
威士忌消費總額世界第四的國家 - 台灣
威士忌市場常是以台灣為指標,可見台灣人對威士忌市場的消費力與喜愛程度,但早在七零年代台灣進口最多的酒類其實是白蘭地,當時受惠於台灣經濟起飛,且開放洋烈酒進口的初期,白蘭地成為進口烈酒中的主流,除了白蘭地偏甜的口感較受台灣人喜愛外,當時白蘭地每公升所課的「公賣利益」(即菸酒公賣所獲利益,需繳交回國庫)也比威士忌來得高,象徵身分地位的干邑白蘭地,無論是送禮、應酬,都備受歡迎與喜愛。
取代白蘭地,威士忌成為台灣人最愛的烈酒
90年代末期因傳出「白蘭地含糖量高,喝了會發胖還會得糖尿病」的謠言後,引起民眾擔憂,在業內也流傳說:因為這個謠言,酒店小姐為了怕發胖,所以都喝威士忌而不喝白蘭地(酒店的喝酒文化對消化烈酒是很有影響力的,畢竟目的不一樣,喝的量也會非常多) 白蘭地銷量因此大幅下滑。
台灣人鍾愛 " 雪莉桶 " 威士忌
因當初台灣是喝白蘭地為主,多為甜潤可口,而且台灣的酒桌文化也與歐洲非常不同,多數為 " 乾杯 " 的方式來喝酒,如果太辣口,實在是喝不了那麼多,造就雪莉桶威士忌的崛起,當然啦! 這也與台灣的飲食文化有很大的關係,食物多數偏甜口(醬油、味淋或是直接在煮的時候加糖),也是原因之一。